现在流传的中国互联网圈四大热点是:百度的丑闻,支付宝的社交,微信的功能和网易的猪肉。这大概是个调侃的笑话,但是其中“微信的功能”,确实是我会特别留意和关心的,原因在于两点:
- 对微信产品设计的认可和关注
- 对张小龙产品设计理念的好奇与学习
最近几个月来微信最引人注目的功能变化,无疑是“微信小程序”的推出和初步推广。微信小程序,英文版名称为Mini Program,其实是微信推出的类似于React和Weex的以Javascript为基础的程序框架。微信小程序为开发者提供了各种UI组件和调用底层的API。通过小程序实现的App,无需安装就可以在微信平台使用。
微信小程序的入口,设置在微信底部4个固定Tab之一的”发现“菜单中。从功能上来看,微信小程序的入口类似于Apple App Store,但它的设计和App Store完全不同。下面是一些比较。
入口主界面
用户第一次进入微信小程序的入口时,看到的有且仅有一个搜索框,其它就是空白。这显著不同于进入App Store后看到的各种玲琅满目的应用和排行榜。
使用小程序
通过搜索(或者其他二维码)入口找到一个小程序后,一次点击就直接开始了使用过程,没有安装,也没有App启动界面和过程。第一次和小程序交互时甚至会不习惯这个没有暂停的过程。我特别注意到的是,这个点击即使用的过程,也会影响到小程序App本身的入口设计,比如用注册登录作为主入口就不合适了,小程序App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功能给用户。
退出小程序
退出一个使用中的小程序,是通过微信左上方的后退按钮。退出之后即回到搜索结果的页面。感觉上,好像刚刚什么都没有发生。而使用过的小程序,都会被保存在入口主界面搜索框下的列表中。列表可以手工逐项清除,删除方式和删除微信对话一样,左滑屏幕,选择删除。
微信小程序入口的这些特点,可以说是再一次充分展现了微信产品设计一直以来的风格,也即张小龙曾经讲过的关于微信背后的产品观。根据我所观察到的,总结一下有:
(微信的设计部分,引用自张小龙谈微信产品观;小程序的部分是我的总结)
- 微信:让用户”聊完就走”。小程序:让用户“用完就走”。
- 微信:让不上微博的用户来用你的产品。小程序:可能是让懒得装App的用户来用你的小程序。
- 微信:大部分的新功能是可以砍掉的;只抓主场景,不做全功能,做多源于不自信。小程序:你看到的只有一个搜索框。
- 微信:需求来自于对信息流的理解,让品牌通过朋友传播。小程序:二维码入口。
- 微信:PC上的入口在搜索框,手机上的入口在二维码。小程序:入口是搜索框,可以通过二维码(来自朋友,公众号,印刷品分享)直接进入小程序。
- 微信:设计就是分类,越简单的分类越容易被接受,微信的结构和界面保持简单。小程序:甚至没有分类,界面特别特别简单!
- 微信:去除人们在QQ上说”88”的习惯。小程序:去除人们安装App,删除App的习惯
- 微信:让功能存在于无形之中;只有新手才将所有(新)功能罗列在显眼的地方。小程序:什么功能都没有罗列,来了就用,用完就走!
- 总结:极简才能不被超越。关于这一点,根据《腾讯传》中的描述,马化腾和张小龙解释说,把产品设计做到极简,这样如果你要抄我们的产品,就会加东西,而一旦加了东西,就不如我们的产品了。
现在微信小程序的热度还不高,处于一个开发者仍在观望的状态,加之最近Apple的封锁打赏事件,更让不少唱衰小程序的论调流传起来。而无论小程序未来发展会如何,我在体验它之后立刻感受到设计的用心。在互联网和移动产品的茫茫大海之中探索,我发现,有些产品会让你觉得不明白设计者在想什么(可能是不存在),有些产品让你想吐槽设计者怎么连这个都想不到,有些产品让你觉得设计者好机智,而还有一些产品,会让你为设计者的用心良苦而感动。对我来说,微信是属于最后一类产品,虽然它其貌不扬(也不洋,挺土的)。
2017-4-24 补充:
一个产品的成功当然不仅仅是由设计决定的,而产品的设计也绝不仅仅限于UX的范围。考虑几个简单的问题:
- 如果微信的UI不变,但是发送消息有延迟或丢失,平均每周发生一次。你还会用微信吗?
- 如果微信的功能和性能都不变,而UI变为类似于微博,你还会用微信吗?
- 如果每次你赞了朋友或者收藏了文章,都会出现在朋友们的时间线上,类似于Facebook,你还会用微信吗?
- 如果微信的UI,功能和性能都和现在相同,但你的家人,朋友,同事都在用Facebook,你还会用微信吗?
一个成功产品的设计值得分析,一个原因是成功产品的设计通常不差,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了相当多数量的人们习惯的方式。无论你是想要迎合人们的习惯,或改变人们的习惯,观察和分析明星产品都是必要的。